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1866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这种转变反映了
A. 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B.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启
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 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也有土药烟灯捐。要办铁路为的哪一件?怕的是外国人来占路权。”这首歌谣表明
A. 清朝统治不得人心 B. 保路运动胜利在望
C. 武昌起义已经爆发 D. 风俗习惯影响革命
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
A. 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 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C. 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
D. 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孔子说:“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说明孔子
A. 主张实行礼治,反对法治 B. 对自身修养有极高的要求
C. 主张变法革新,积极入世 D. 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
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或进入深山,垦荒种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A. 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 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 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 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春秋左传》中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材料表明
A. 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行为
B. 传统政治中的理性考量
C. 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
D. 儒家伦理决定王位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