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进行;救济重点在照顾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他说:“联邦政府一干预,这种保险或干预,就会一成不变地堕落为仅仅的布施。”“对我们国家的理想和精神来说,自愿自觉的行动总比国库里拨出款来要强上千倍。”

——黄安年《罗斯福和1935年社会保障法》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都有权“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

——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

材料三  1933—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的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为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

——温荣刚《罗斯福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胡佛和罗斯福在社会救济方面的主张有何不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提供“工作”和“救济”,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举措。

 

 

(1)不同主张:责任承担者: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社区和私人慈善团体而不是由联邦政府来进行,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负有社会救济的责任。 救济对象:胡佛认为救济的重点应是大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罗斯福认为救济应面对所有人,尤其是面临困难和不幸的人。 (2)措施:举办救济;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评价:减轻了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痛苦缓解了失业压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或有助于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造成了美国连年的财政赤字。 【解析】 (1)不同主张:可从社会救济的责任承担者和救济对象等方面分析,责任承担者:根据“(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进行”“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得出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社区和私人慈善团体而不是由联邦政府来进行,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负有社会救济的责任。 救济对象:根据“(胡佛)救济重点在照顾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罗斯福)‘所有的人’,都有权‘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概括得出胡佛认为救济的重点应是大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罗斯福认为救济应面对所有人,尤其是面临困难和不幸的人。 (2)措施:根据“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并结合所学,概括得出:举办救济,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评价:结合所学,可从减轻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痛苦缓解失业压力、促进维护社会稳定、摆脱危机等方面分析积极影响,从造成财政赤字分析其消极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明朝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至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明清时期还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疏略》

材料二  西方国家的问责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

——《西方官员问责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东西方监察制度对当今监察工作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指出:“反全球化人士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反对全球化,他们是在反对某种同他们真正信念、价值观相背离的全球化,其中有对南北差距拉大、分配不均的忧虑,有对几个大国主宰世界的不平,也有对目前这个缺少意义、经济效率的日益世俗世界的不满,以及为了维护自身的狭隘民族利益甚至是无政府主义。”该学者的观点是

A. 反全球化追求的是另一种不同的全球化

B. 反全球化者对全球化表现出不在乎

C. 反全球化运动就是在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D. 全球化有利有弊,是一把双刃剑

 

查看答案

1977年10月,苏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新宪法的决议,随后举行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通过了苏联新宪法。勃列日涅夫胜利地宣告:世界上第一个全民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大法通过了,苏联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事实已经由宪法固定下来。“新宪法”的通过表明苏联

A. 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B. 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僵化的斯大林模式

C. 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受到束缚

D. 人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的保障

 

查看答案

二战后美国实行“廉价货币”政策,大量美元涌入欧洲,同时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造成美元贬值的压力,动摇了人们对美元与黄金固定兑换比价的信心。1960年10月,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美元大幅贬值,形成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此次危机表明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缺陷

B. 美苏两国冷战加剧

C. 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D. 战后国际金融秩序混乱

 

查看答案

《剑桥美国史》:“在冷战的背景下,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里根所称的‘邪恶帝国’苏联。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这段话旨在强调

A. 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

B. 美苏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

C. 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局势动荡

D. 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