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后,国民党利用各种纪念日来建构和推广“孙中山崇拜”。1935年,孙中山诞辰六十九周年纪念大会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礼堂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多种多样,政府和民间皆参与。国民党纪念孙中山的主要目的在于
A. 缅怀孙中山过去建立的丰功伟绩
B. 借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C. 树起孙中山大旗进行反帝反封建
D. 塑造形象凝聚人心以抵御外敌入侵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间接说明了
A. 服饰穿着具有强烈的政治气息
B. 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C. 政治运动推动社会生活的变化
D. 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申报》于1876年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 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
B. 社会各阶层认同工业文明的优势
C. 社会变化推动观念更新
D. 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某学者在其著作中指出: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世学者产生了一系列的误解。误解之一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一人促成的;误解之二是,从此禁绝了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这反映出
A. 对历史事物的不同解释会影响历史结论
B. 学术研究对历史现象的解释缺乏客观性
C. 史学研究无法正确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
D. 相关学者的解释都不符合历史事实
下表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人均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
时间 | 人口(人) | 人均土地(亩/人) |
嘉庆十年(1805年) | 209034196 | 6.38 |
嘉庆十六年(1812年) | 325630897 | 4.56 |
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 | 402397560 | 2.18 |
A. 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B. 国家人口政策变化
C. 耕地面积逐步减少
D. 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A. 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B. 理学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
C. 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D. 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