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塞罗有句名言:“执政官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对此解读最确...

西塞罗有句名言:“执政官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对此解读最确切的是

A. 执政官的地位很高

B. 法律至上

C. 法律由执政官制定

D. 法律就是执政官

 

B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再认再现能力。在古代罗马,执政官拥有最高统治权,那么“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表明连地位最高的执政官都必须依据法律办事。“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就等于说法律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法并非只由执政官制定,排除C项。材料并不是强调执政官的地位,排除A项。D项说法错误。所以答案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秦始皇死后)秦始皇完成的统一大业并没有被摧毁,中国人高兴地看到暴政结束,有些人希望退回到秦以前的无政府状态去。随之建立起来的汉朝,承袭了秦始皇建立的体制。

事实上,在中国延续二千多年之久的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

材料三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四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类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材料二对“秦制”做出了什么样的评价?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初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其最终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这里旨在强调

A. 雅典民主制因外敌的入侵而消亡

B. 雅典民主传统仅通过著作流传后世

C. 雅典民主制对近代民主政治有重大影响

D. 雅典民主制战胜了中世纪的封建专制

 

查看答案

公元前440年,雅典城邦司库官被控挪用公款,在未经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公民大会便将其中十位成员判处死刑。当钱的去向被查明并证明司库官无辜的时候,其中九人已经被处死,只有一人得以幸免。这说明

A. 雅典政治体现了公平与公正的原则

B. 雅典治国仅有民主没有法律

C. 雅典的民主形式中存在权力的误用

D. 希波战争的紧张形势导致民主行为的仓促

 

查看答案

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制的是

A. 梭伦

B. 伯利克里

C. 克里斯提尼

D. 苏格拉底

 

查看答案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 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梁启超)周朝革命汉朝革命分别是指

A.宗法制、中外朝制度      B.分封制、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察举制         D.宗法制、推恩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