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 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梁启超)周朝革命汉朝革命分别是指

A.宗法制、中外朝制度      B.分封制、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察举制         D.宗法制、推恩令

 

C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是指西周实行分封制;而“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是指汉代实行察举制,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组合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把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规律归纳为“君主近臣的外朝化和边缘化(疏远)”趋势。这种趋势表明(           )

A. 皇帝近臣权力极大    B.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C. 丞相成为中央权力中枢    D. 君主专制的强化

 

查看答案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 君权至上的后果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主专制被颠覆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查看答案

下图中君臣礼节的变化,从本质上说明

A. 中国礼仪不断等级化的趋势

B. 君臣关系不断恶化的趋势

C. 皇帝与大臣的地位不断变化

D.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查看答案

在清代,“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宗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降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腾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矣。”这主要表明科举制

A. 利于培养社会读书风气

B. 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C. 把选官权力集中在中央

D. 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查看答案

《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侍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

A. 孝、廉的选官标准

B. 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

C. 科举考试的办法

D.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