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事皆朝廷总之。”材料中的“我朝”指的是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唐代任官制度规定,五品以上髙官的任命,先由中书门下 审核,然后以君主的名义颁发委任状,六品以下则由吏部任命。但是,谏官补阙(七品)、拾遗(八品)和监察御史(八品)的任命方式却与五品以上高官完全一样。这反映了唐代
A. 三省体制制约了皇权
B. 官吏任命方式相对混乱
C. 监察与行政职权分立
D. 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两组镜头,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电视剧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坐着在议事,各自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最后由皇帝决定。电视剧乙:河南府爆发洪灾,内阁的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户部、工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 B. 汉、宋 C. 秦、明 D. 明、清
王家范在论及中国历史上的“郡县”与“封建”时说:“集权与分权乃是一切国家权力统治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犹如广阔光系的两极。向心力与离心力构成一种弹性张力,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材料表明作者主张
A. “郡县”优于“封建”
B. “郡县”与“封建”都有其合理性
C. “封建”优于“郡县”
D. “郡县”与“封建”矛盾无法调和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
A. 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B.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 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 D. 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