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航海活动简表
时间 | 1487—1488年 | 1497—1498年 | 1519—1522年 |
人物 | 迪亚士 | 达·伽马 | 麦哲伦船队 |
航线 | 西欧—好望角 | 西欧—印度 | 环球航行 |
材料二 历史学家往往会杜撰出名言警句来表示历史的运动或潮流。例如,“工业革命”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初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
——查尔斯·辛格《技术史》
材料三 下列图片是两个国际组织的标识。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重大事件?概括指出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在动力、交通和电讯方面的重大科技成就。
(3)材料三中的国际组织分别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图2反映的趋势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工商皆本”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 )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民为根本 C. 天下为公 D. 民贵君轻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A. 重农抑商 B. 强调制度与秩序
C. 厚古薄今 D. 重视道德与人伦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文中说:“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人们无法否认和拒绝的现实,总的来说它有利于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国家间消费和福利不平等加剧的问题。在一国范围内,是靠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现在还没有—个类似的机制。”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 B. 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
C. 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 D. 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