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虽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虽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他们强调:“在我们出口的货物里边,不应只注意到自己富余的东西,还必须考虑到我们邻友们的必需品;即使是他们不需要的以及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东西,我们也应(除了出售原料之外)尽量加工制造以从中牟利。”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

——摘编自傅琼《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刍探》

材料二  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勃兴以经济层面表现较为明显。“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须减内地出口货税,以畅其源;加外来出口税,以遏其流”,使“中国之富可期”。重商主义者提倡政府设“商部”,定“商律”,轻“厘税”,给“凭单”(专利证书),以期获得政府对实业的支持。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人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之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

——摘编自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并说明其不同之处及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

 

(1)相同:主张依靠政府的力量;认为发展经济是强国的重要手段;主张在对外贸易中谋利;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张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 不同:英国强调殖民扩张,带有侵略性质;中国强调收回利权,带有救亡图存(反侵略)性质。 原因:英国处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希望通过殖民掠夺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是主要任务。 (2)影响: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政治民主化);推动了反帝爱国斗争;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改变了传统的“抑商”观念;促进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英经济民族主义。从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的异同及其原因,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国内贸易虽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中可以概括出两者的相同之处。从材料“进行殖民扩张”“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中可以分析出两者的不同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两者的社会性质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三小问的答案。 (2)从材料““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之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体制改革、反帝斗争、经济发展、民族意识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苏格拉底审判情况统计

罪名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审判结果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有罪票数

无罪票数

死刑票数

反对死刑票数

怠慢和蛊惑青年

6000人

501人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281票

220票

361票

140票

 

 

上表反映出

A. 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真正广泛性

B. 程序合理不能确保判决的公正性

C. 公民的政治素养决定民主效果

D. 直接民主不能保障公民民主权利

 

查看答案

1952年3月,毛泽东在修改中共中央统战部的一个文稿时写道:“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即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存在的时期”“不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有自己的立场和思想”的想法,是“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是一种幼稚可笑的思想”。这表明毛泽东

A. 承认当时国内存在阶级对立和斗争

B. 认为资产阶级可以保留自己的立场

C. 认识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艰巨性

D. 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大的发展

 

查看答案

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减少城市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规定在3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当年内减少1000万人。这说明

A. 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B. 违背了“一五”计划的城镇化建设要求

C. 农业生产水平跟不上工业化进程

D. 是中央对党的“左”倾错误的调整

 

查看答案

1960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讲话中说:“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这表明毛泽东

A. 公开承认了“大跃进”的失误

B. 从根本认识到了“左”倾错误的危害

C. 有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初步设想

D. 要求全党贯彻落实“八字方针”

 

查看答案

1895年甲午战败后,清廷的割台讨论与各省官绅的反割台奏请几乎同时展开,台湾京官叶题雁等人的呈文中写道:“议者必谓统筹大局,则京畿为重,海疆为轻故耳。不知弃此数千百万生灵于仇雠之手,则天下人心必将瓦解,此后谁肯为皇上出力乎?”这表明

A. 甲午战败已使清廷人心尽失、统治瓦解

B. 清朝的官绅们都已具有强烈的主权意识

C. 时人的皇权认同高于国家认同

D. 清朝部分官绅受到公车上书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