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审判情况统计
罪名 |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 表决形式 | 程序 | 审判结果 | |||||
陪审员 | 审判员 | 产生方式 | 有罪票数 | 无罪票数 | 死刑票数 | 反对死刑票数 | |||
怠慢和蛊惑青年 | 6000人 | 501人 | 抽签 | 举手 | 一审制 | 281票 | 220票 | 361票 | 140票 |
上表反映出
A. 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真正广泛性
B. 程序合理不能确保判决的公正性
C. 公民的政治素养决定民主效果
D. 直接民主不能保障公民民主权利
1952年3月,毛泽东在修改中共中央统战部的一个文稿时写道:“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即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存在的时期”“不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有自己的立场和思想”的想法,是“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是一种幼稚可笑的思想”。这表明毛泽东
A. 承认当时国内存在阶级对立和斗争
B. 认为资产阶级可以保留自己的立场
C. 认识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艰巨性
D. 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大的发展
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减少城市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规定在3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当年内减少1000万人。这说明
A. 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B. 违背了“一五”计划的城镇化建设要求
C. 农业生产水平跟不上工业化进程
D. 是中央对党的“左”倾错误的调整
1960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讲话中说:“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这表明毛泽东
A. 公开承认了“大跃进”的失误
B. 从根本认识到了“左”倾错误的危害
C. 有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初步设想
D. 要求全党贯彻落实“八字方针”
1895年甲午战败后,清廷的割台讨论与各省官绅的反割台奏请几乎同时展开,台湾京官叶题雁等人的呈文中写道:“议者必谓统筹大局,则京畿为重,海疆为轻故耳。不知弃此数千百万生灵于仇雠之手,则天下人心必将瓦解,此后谁肯为皇上出力乎?”这表明
A. 甲午战败已使清廷人心尽失、统治瓦解
B. 清朝的官绅们都已具有强烈的主权意识
C. 时人的皇权认同高于国家认同
D. 清朝部分官绅受到公车上书的影响
明代江南太湖流域是蚕桑丝织地区,出产的蚕丝非常畅销,号称“湖丝遍天下”,当地农民的经济主要来源便是养蚕、缫丝和丝织业,甚至大大超过了纯农业收入。该现象说明当时
A. 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B. 海禁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 江南地区农业日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