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与材料的看法一致的是

A. 军机处实际上掌握了最高行政权

B. 军机处有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

C. 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

D. 内阁制有利于加强皇权

 

B 【解析】试题据材料“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军机处有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故B项正确;军机处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故A项错误;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过于绝对,不符合“名臣贤相不胜指屈”,故C项排除;材料主要说明军机处,不是内阁,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 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 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

C. 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 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查看答案

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 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 加强了专制皇权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

B. 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辅助机构

C. 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D. 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查看答案

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样做的目的是

A. 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    B. 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

C. 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    D. 加强对六部的监察

 

查看答案

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这表明黄宗羲

A. 反对实行君主制度

B. 指出了废除宰相的弊端

C. 认为君主不能世袭

D. 强调宰相职位应该世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