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执政官克利斯提尼时期,雅典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执政官克利斯提尼时期,雅典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个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的人数超过六千,就意味着多数通过,那个人就要被流放国外十年。

材料二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该机构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会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此。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组成所谓议员团,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议事会的职务。它不仅从事一般审判工作,而且在立法活动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十人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战时他们统帅陆海军,掌握一切外交事务

——臧嵘《历史》

材料三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

雅典公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约40万

约4.2万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渎神和蛊惑青年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并指出它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有哪些?

(3)据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缺陷。

(4)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

 

(1)特征:少数服从多数,维护公民的利益(或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借鉴: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执政为民;应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 (2)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 (3)存在问题:民主范围狭隘;程序和表决方式简单;参政方式原始(或抽签参政容易导致公共权力滥用)。 (4)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凡公民认为某个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如写名的人数超过六千,就意味着多数通过”可以概括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少数服从多数,维护公民的利益; 借鉴意义:依据上述问题的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和我国社会的实际作答,主要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执政为民、应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等。言之有理即可。 (2)依据材料“雅典公民大会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组成所谓议员团……十人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战时他们统帅陆海军,掌握一切外交事务”并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相关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机构有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 (3)依据材料“抽签的产生方式”、“雅典人口总数”、“举手的表决方式”、“一审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雅典民主制度存在民主范围狭隘、表达方式简单、公共权力滥用等特点。 (4)本题考查学生利用上述问题的作答结合教材知识选择角度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可论述的观点例如雅典民主政治是存在缺陷的民主、雅典民主政治对现代政治的影响等,结合上述问题的回答联系教材雅典民主政治相关所学内容,查找相关材料分析论证,注意论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意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否能有效地实施统治,和当时选官制度存在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材料一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选官制度的变化有过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唐行科举制度,凡举士铨官,皆重考试。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

——邓之诚《唐之制度。科举》请回答: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选官制度?这些选官制度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三与所学,分析科举制有何积极意义。

(3)结合材料与所学,归纳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必修1

材料三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四  指鹿为马的故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些制度?并指出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2)材料三中的“寡人”是谁?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他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3)材料四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

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两种观点都

A. 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B. 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C. 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D. 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查看答案

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同学在研究《雅典民主政治》中写道:我心目中的伯里克利是一个改革家。他活跃于政治舞台,在他努力下,债务奴隶因而得以解放,雅典国家得以形成。对于这段文字,下列评语中比较恰当的一条是

A. 结论和史实都有误    B. 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C. 结论正确,史实有误    D. 结论有误,史实正确

 

查看答案

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伯利克里为了消除这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

A. 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B. 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

C. 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

D. 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