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否能有效地实施统治,和当时选官制度存在一种密...

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否能有效地实施统治,和当时选官制度存在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材料一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选官制度的变化有过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唐行科举制度,凡举士铨官,皆重考试。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

——邓之诚《唐之制度。科举》请回答: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选官制度?这些选官制度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三与所学,分析科举制有何积极意义。

(3)结合材料与所学,归纳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1)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弊端:任人唯亲,徇私舞弊,选官权为贵族门阀把持,不利于选拔人才. (2)积极意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与行政效率;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以上。 (3)趋势:选拔范围趋向广泛(全民);选官原则趋向公平、公正、公开;选拔标准逐渐以学识才能为主;选官权向中央集中.(任意两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举秀才……举孝廉”中可以看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察举制;从材料“九品访人,唯问中正”中可以看出材料二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从材料“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中可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2)根据材料“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科举制的作用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我们可以看出选官的范围日益广泛,标准日益公平公开公正,选拔的标准逐渐由血缘门第下才能标准发展,选官更加有利于中央集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必修1

材料三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四  指鹿为马的故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些制度?并指出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2)材料三中的“寡人”是谁?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他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3)材料四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

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两种观点都

A. 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B. 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C. 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D. 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查看答案

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同学在研究《雅典民主政治》中写道:我心目中的伯里克利是一个改革家。他活跃于政治舞台,在他努力下,债务奴隶因而得以解放,雅典国家得以形成。对于这段文字,下列评语中比较恰当的一条是

A. 结论和史实都有误    B. 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C. 结论正确,史实有误    D. 结论有误,史实正确

 

查看答案

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伯利克里为了消除这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

A. 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B. 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

C. 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

D. 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

 

查看答案

“克利斯提尼创立了这一机构,并以抽签的办法保证各部落各区的居民都有平等的配额参与其中。……以其庞大的规模避免为某一派别单独控制。”材料中的“这一机构”是

A. 公民大会

B. 公民陪审法庭

C. 五百人议事会

D. 十将军委员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