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必修1

材料三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四  指鹿为马的故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些制度?并指出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2)材料三中的“寡人”是谁?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他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3)材料四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1)分封制、宗法制。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2)秦始皇;依据:他自称皇帝;创建了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 (3)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分封制度,材料二反映的是宗法制度。联系教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相关知识点概括作答两者的关系。 (2)依据材料中“初并天下”等字眼可以看出材料三中的“寡人”是秦始皇。判断依据为材料中“初并天下”、“六王咸伏其辜”等信息;并依据教材中秦朝统一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等内容指出秦始皇创建的政治制度。 (3)依据材料四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的内容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相关所学内容可知这体现了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联系明朝时期的政治特征相关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通过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等措施解决这一矛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两种观点都

A. 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B. 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C. 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D. 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查看答案

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同学在研究《雅典民主政治》中写道:我心目中的伯里克利是一个改革家。他活跃于政治舞台,在他努力下,债务奴隶因而得以解放,雅典国家得以形成。对于这段文字,下列评语中比较恰当的一条是

A. 结论和史实都有误    B. 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C. 结论正确,史实有误    D. 结论有误,史实正确

 

查看答案

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伯利克里为了消除这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

A. 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B. 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

C. 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

D. 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

 

查看答案

“克利斯提尼创立了这一机构,并以抽签的办法保证各部落各区的居民都有平等的配额参与其中。……以其庞大的规模避免为某一派别单独控制。”材料中的“这一机构”是

A. 公民大会

B. 公民陪审法庭

C. 五百人议事会

D. 十将军委员会

 

查看答案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改革

A. 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B.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 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黄金时代

D.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