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面这一照片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对该照片解读正确的 A. 纽约华人集会庆祝美...

下面这一照片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对该照片解读正确的

A. 纽约华人集会庆祝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图谋的失败

B. 越南人民举行集会庆祝中国援越抗美斗争的胜利

C. 台湾当局抗议美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交

D. 日本政府抗议美国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

 

C 【解析】 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因此,不会出现纽约华人集会庆祝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图谋的失败的新闻,故A项错误;1973年8月中国援越抗美斗争取得胜利,当时美国总统是尼克松,与图片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从图片信息“卡特无耻”(卡特1977—1981年任美国第39任总统)、“大量的青天白日旗”可知,台湾当局抗议美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故C项正确;材料同日本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 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 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 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查看答案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 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 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 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 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查看答案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次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 井田制得以恢复    B. 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查看答案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起始于先秦时期,发展于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繁荣于隋唐和宋元时期。中国传统家训的内容虽然十分庞杂,但总起来说,其训诫内容是“一条主线”和“三大主题”。“一条主线”就是“尊儒”;“三大主题”,包括“齐家治国之道”、“为人处世之道”、“读书治学之道”。明清时期,是中国家训的“鼎盛期”。据统计,《中国丛书综录》所列“家训”一类著作,公开印行的有117种,明清两代占89部,其中明代28部,清代61部,清代的大多集中于鸦片战争之前。而且,我国典籍中流传至今的家训,也以明清两代数量最多。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

材料二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封建社会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除了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采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和启蒙学者在批判封建纲常礼教、提倡西学的过程中,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等

(1)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家训发展演变的总体特征,并说明明清时期传统家训步入“鼎盛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衰落的主要原因,并指出这种衰落对当前重树家训的历史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2)据材料三,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