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有研究发现,在唐代有案可稽的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有11人,占15.09%;寒士出身的只有6人,占8.2%。这反映出当时
A. 与察举制相比选官方式相同
B. 科举制消融了阶级差别
C. 科举制录取名额受到限制
D. 上层社会具有入仕优势
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这说明元朝政治制度与前朝相比
A. 君主权力相对削弱
B. 分割相权加强君权
C. 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D. 三权分立制约皇权
宋代“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的机构是
A. 中书门下
B. 兵部
C. 三司
D. 枢密院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由此可知,“中朝”
A. 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 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 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 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由此可见此人主张
A.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
B.要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
C.把监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打击经济犯罪上
D.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
《通典·职官》中记载:“(刺史)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奏事。”这表明,刺史的职责是
A. 考察荐举优秀人才
B. 维护地方治安
C. 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D. 监督皇帝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