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认为:“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能印证此观点的史实
A. 三公九卿制 B. 内外朝制度
C. 三省六部制 D. 一省制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 分散丞相权力,加强了皇权
B. 中央机构有明确分工与制约,,减少决策失误
C.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 有利于选拔人才
(题文)20世纪发生了两次全球性的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最终形成了哪两个军事集团?
(2)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格局?其中哪些条约直接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意日三国结成政治军事同盟,这个同盟的名称是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美、苏等国在哪一年建立了一个什么组织来共同对付德意日法西斯?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这一世界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当今世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
(5)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请你设计一条呼吁和平的宣传标语。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有梦,也是第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富民强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独立梦)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国家统一梦)
材料二:
香港特别行政区示意图
澳门特别行政区示意图
台湾省示意图
(富民强国梦)
材料三:三十余年来,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阶段,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条创富之路拾级而上。……于当前的中国人而言,富足之梦,是由温饱向富裕的转变,更是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向全民共富的质跃,称之为当代中国人最为现实的中国梦,实为客观之论。
——2014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1)请写出材料一中“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的起止时间。
(2)材料二中三个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上曾被列强所侵占。其中,香港、澳门两个地区是在邓小平提出的哪一伟大构想指导下顺利回归祖国?
(3)台湾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变故;1895年被日本窃据,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归中国版图;1949年国民党当局溃逃台湾,造成了至今祖国没有完成统一的局面。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应如何推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4)李克强总理提到的“一条创富之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5)“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奋斗,才会有出彩的人生。请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出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县出于春秋初期,原是国君直接统治的领邑,它和国君分赏给卿大夫的封邑不同。春秋初期秦、晋、楚等大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加强边地的防守力量,往往把新兼并得来的小国改建为县,不用作为卿大夫的封邑。县所不同于卿大夫的封邑的,就是县内有一套集中的政治组织和军事组织,特别是有征赋的制度。
——杨宽《战国史》
材料二:到春秋末年,晋国又出现了郡的组织。郡本来设在新得到的边地,因为边地荒僻,地广人稀,虽面积远较县为大,但是地位要比县低。等到战国时代,边地逐渐繁荣,也就在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组织。战国时代的郡都设在边地,主要是为了巩固边防。例如魏国在魏文侯时设西河上郡是防秦的。
——杨宽《战国史》
材料三:秦始皇支持李斯,结果是把全国分为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详的县,每个郡的行政由守(文官)、尉(武将)和监御史(他显然直接充当皇帝在郡一级的代表)三人共同负责。县由地方官员治理……所有这些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
——《剑桥中国史﹒秦汉卷》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关于县与郡的信息。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秦朝时期的郡县制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的发展。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改革)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候。……至于如皇,遂并天下。
材料二:如果说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的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近代改革)
材料三:如下图:1871年11月—1873年9月,日本赴欧美使节团先后了出访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12个欧美国家,亲身体验和耳闻目睹了西方文明,这是使节团从横滨出港时的情景。
(现代改革)
材料四: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3)试比较以上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中学习“西方文明”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