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

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下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9分)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9分)

 

(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8分) (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9分) (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民主革命时期。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9分) 【解析】回答第⑴题,要在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时抓住各自最重要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朝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第⑵题关键是要理解顾炎武的话,根据所学知识疏通句意,排除文言文障碍。顾炎武这段话的主旨是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足,并提出了“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在评价顾炎武这一主张时要有辩证思维。第⑶题回答“新的变化”时要注意“直至近百年来”这一时间限定,要在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中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代除开国之君李渊外有19位皇帝,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只有2人,由大臣拥立的5人,由宦官拥立的9人,特殊事变继位的3人。这种情况说明唐代

A. 统治阶级贪婪腐朽

B. 君相政争异常激烈

C. 阶级矛盾错综复杂

D. 宗法制度受到冲击

 

查看答案

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如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

A. 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

 

B. 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

 

C. 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

 

D. 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

 

查看答案

“师尚父(即吕尚、姜尚)谋居多。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该材料反映出

A. 王族身份,守土封疆

B. 大兴礼乐,有序尊卑

C. 镇守疆土,藩屏王室

D. 尊王攘夷,称霸诸侯

 

查看答案

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王国维认为周人制度主要满足了

A. 贵族等级特权的需要

B. 同姓诸侯利益的需要

C. 安定发展王室的需要

D. 维护强化王权的需要

 

查看答案

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

A. 统一性与集权性

B. 分散性与松散性

C. 统一性与制衡性

D. 独立性与落后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