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除开国之君李渊外有19位皇帝,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只有2人,由大臣拥立的5人,由宦官拥立的9人,特殊事变继位的3人。这种情况说明唐代
A. 统治阶级贪婪腐朽
B. 君相政争异常激烈
C. 阶级矛盾错综复杂
D. 宗法制度受到冲击
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如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
A. 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
B. 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
C. 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
D. 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
“师尚父(即吕尚、姜尚)谋居多。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该材料反映出
A. 王族身份,守土封疆
B. 大兴礼乐,有序尊卑
C. 镇守疆土,藩屏王室
D. 尊王攘夷,称霸诸侯
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王国维认为周人制度主要满足了
A. 贵族等级特权的需要
B. 同姓诸侯利益的需要
C. 安定发展王室的需要
D. 维护强化王权的需要
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
A. 统一性与集权性
B. 分散性与松散性
C. 统一性与制衡性
D. 独立性与落后性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