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10分)

 

(1)英国、法国。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序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 【解析】 试题(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可知“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与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中的交战国,即英国、法国。“原始生产形式”对“现代生产”凸显了交战双方的实力悬殊,即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说明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作用的两面性,“延缓了革命”凸显的是其积极影响,即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序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革命”指出了其局限性,即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国内外学人对民族主义这一概念的说法甚多。较为恰当的表述是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权益和民族情感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政治观念、政治目标和政治追求。这一表述,不事先对民族主义作价值判断,而只是对民族主义的具体范围和内容作客观的叙述,留下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评价的宽广余地。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如何产生的,是“洋货”还是“土货”?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界基本达成共识,即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既是我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的转型,又是西方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引进,是二者结合的产物。就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而言,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华夏中心观,二是华尊夷卑观,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观基础上的“华夷之辩”观念。促使传统民族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转变的原因,是西方的入侵引起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认识到中国只是世界各国中的一国。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如何产生”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学者喻大华撰文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材料三  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曾说:“民主依赖妥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在法国大革命之后的近百年间,法国社会的政治状况如何?1870年后,法国通过什么方式建立起怎样的民主制度?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一妥协具有积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的英国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

(4)综上,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中“妥协”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太宗因属马而热衷骑射,唐太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 戊午年

B. 癸卯年

C. 己未年

D. 庚申年

 

查看答案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 “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 “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 “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 “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查看答案

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A. 坚持“城市中心”

B. 工农武装割据

C. 坚持“持久战”

D. 实行人民民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