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政治发展历程中都注重监察制度的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以来,监察机构的监察重点一般是官吏个人,对政府机构、部门的监察则很少有过。唐代御史台分察六部说明,这时已从对官吏个人的监察,开始转向重视对机构的监察。德宗时御史中丞韦贞伯弹劾吏部选曹乘廖,结果吏部主要负责人皆坐削一阶。
——胡沧泽《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
材料二:道德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守法。英国没有专门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
——《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监察机构监督官吏的史实,依据材料一分析唐代监察制度是如何发展的?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国唐朝与英国监察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有何共性?与中国唐代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何进步之处。
1935年11月4日即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改革的第二天,英国驻华大使在英国法律授权下,公布“国王规章”并引述中国法令,明令禁止在华的英国国民继续用银偿债或支付其他金钱业务;规定英国在华侨民要接受法币以代替白银和银元。这些举措
A. 说明英国在世界经济中依然处于主导地位
B. 表明了英国强力支持中国法币改革的态度
C. 阻止了日本操纵控制中国金融市场的图谋
D. 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陷入绝境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 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 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 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 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为完全反城市化,确定了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1949——1978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 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水平低 B. 中共重视“三农问题”
C. 中共积极推进工业化方针的影响 D. 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 重视知识,奠定理性主义发展基础
B. 探讨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C. 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D. 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及其决定作用
《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嗣后凡遇凶恶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该规定表明( )
A.宗族成为基层行政机构
B.宗法制是清朝政治制度的基石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D.宗族具有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