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认为“在这十年期间,中国有两个中央政府,一在北京市,一在广州,可是两方所能控制的区域都极为有限。”下列事件中,发生在“这十年期间”的有
①辛亥革命
②五四运动
③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④国民革命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下表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 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 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 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960年,美国中情局发表60年代中苏关系变化前景的预测报告:“双方都会继续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互利中寻找到凝聚力量。对中国来说情况尤其如此,因为中国在军事和经济方面依然依赖于苏联……”就这一时期而言,该报告
A.低估了“一边倒”方针的作用 B.误判了中苏关系的走向
C.加速了越南战争的结束 D.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洪仁玕认为立政的关健,“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反对“结党营私”。这里的“设法”是指
A. 采用周全的办法
B. 制定法律、制度
C. 用人要统筹全局
D. 用人要人尽其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日)扶桑社《新历史教科书》
1937年7月7日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日本军突然地攻击中国军。这样,所谓“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不宣而战的战争——就开始了。
——(日)井上清《日本的历史》
材料三
(1)某班级制作历史墙报,题目是“现代中国外交风云”。请按时间顺序挑选出符合主题的图片资料,并说明你的理由。
(2)比较材料二中两段材料对七七事变描述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原因。
(3)这幅漫画形象地描绘了欧洲的百年历程。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续写对漫画的理解,并为此作品起个合适的题目。
第一部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分成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进行混战,遍地战火,欧洲经济受到重创。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题目:
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它不仅见证了近代中华民族屈辱与沉沦,也见证近代中国人民的奋起与抗争。1949年4月,南京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也迎来了它的新生。
请你以“屈辱”、“抗争”、“新生”三个主题为线索,分别说明在近代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最少写五个历史事件,包括时间、简要情况)
(1)屈辱与沉沦:
(2)奋起与抗争:
(3)解放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