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60年,美国中情局发表60年代中苏关系变化前景的预测报告:“双方都会继续从政...

1960年,美国中情局发表60年代中苏关系变化前景的预测报告:双方都会继续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互利中寻找到凝聚力量。对中国来说情况尤其如此,因为中国在军事和经济方面依然依赖于苏联……”就这一时期而言,该报告

A.低估了一边倒方针的作用      B.误判了中苏关系的走向

C.加速了越南战争的结束            D.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B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双方都会继续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互利中寻找到凝聚力量”以及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说明该材料误判了中苏关系的走向,故本题选择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洪仁玕认为立政的关健,“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反对“结党营私”。这里的“设法”是指

A. 采用周全的办法

B. 制定法律、制度

C. 用人要统筹全局

D. 用人要人尽其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日)扶桑社《新历史教科书》

1937年7月7日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日本军突然地攻击中国军。这样,所谓“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不宣而战的战争——就开始了。

——(日)井上清《日本的历史》

材料三 

(1)某班级制作历史墙报,题目是“现代中国外交风云”。请按时间顺序挑选出符合主题的图片资料,并说明你的理由。

(2)比较材料二中两段材料对七七事变描述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原因。

(3)这幅漫画形象地描绘了欧洲的百年历程。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续写对漫画的理解,并为此作品起个合适的题目。

第一部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分成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进行混战,遍地战火,欧洲经济受到重创。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题目:

 

查看答案

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它不仅见证了近代中华民族屈辱与沉沦,也见证近代中国人民的奋起与抗争。1949年4月,南京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也迎来了它的新生。

请你以“屈辱”、“抗争”、“新生”三个主题为线索,分别说明在近代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最少写五个历史事件,包括时间、简要情况)

(1)屈辱与沉沦:

(2)奋起与抗争:

(3)解放与新生:

 

 

查看答案

古往今来,中外的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1689—1755)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益于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

——钱乘旦

材料四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1)列举清朝一个典型史实,简要论证材料一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政治制度经历的过程以及雅典要求“政治自由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政制改革的和平进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近代中国(1840—1919年)复制西方民主的事例,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特殊的民主”的主要形式。

 

 

查看答案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材料二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材料四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话语,中国人也一直不是很清楚。

请回答: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

(4)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近代的这些尝试,归纳要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应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