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自宋代问世以来,随时代发展而增改,以下为节录部分:……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段。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其中“革命兴”、“立宪法”分别是指
A.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B. 维新变法运动、《钦定宪法大纲》
C. 义和团运动、《中华民国宪法》
D.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某导演要拍摄一部反映1900年中国社会状况的电视剧。下面是导演对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状况的描述,根据你所学知识,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B.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签订了《马关条约》
C. 八国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占领了北京城
D. 孙中山建立了中国同盟会,举起了反清的旗帜
义和团揭帖中有以下诗句:“沿河一带建楼房,扯旗放炮逞刚强;有朝西北真主来,一炬火光化无常。”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盲目排外性,对清政府缺乏警惕
B. 利用迷信,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
C. 缺乏正确斗争目标和正确理论指导
D. 组织过于松散,没有统一的领导
1899年,慈禧册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计划废黜光绪帝,但溥儁不获外国公使承认,慈禧被迫停止废立计划。义和团运动中,载漪与载勋等利用义和团排外。1901年,清政府与联军议和时,载漪被指为“首祸”要求惩办。1902年,清政府下令将载漪、溥儁父子流放新疆。据此可知
A. 列强开始干涉中国内政
B. 晚清政府进一步走向沉沦
C. 晚清统治集团发生分裂
D. 义和团运动引发朝廷内争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英国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
A. 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B. 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 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 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 “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 “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 “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 “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