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因时而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因时而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天地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迹阴阳终岁之行,以观天之所亲而任

——《春秋繁露》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末清初)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南宋以后儒学的地位又有何变化?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

 

(1)因素:民心。主张:仁政。 (2)主张: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实质:外儒内法或思想专制 (3)关键:薄敛节俭。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观点:反对君主专制(或“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 因素: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解析】 (1)根据材料“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出关键是民心。孟子提出的主张是“仁政”。 (2)根据材料“天人一也。……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天地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迹阴阳终岁之行,以观天之所亲而任”,结合所学可概括出董仲舒的主张。实质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概括回答,是为了加强思想专制,维护封建统治。 (3)根据材料“故爱民必先于节用”可概括得出其关键所在。地位根据所学,南宋后理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4)根据材料“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得出反对君主专制。根据材料“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得出工商皆本。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通过著书立说宣传新思想,推动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六经中之尧、舜、禹、文王,皆孔子民主君主之所寄托。所谓尽君道,尽臣道,事君治民,止孝止慈,以为轨则,不必其为尧舜文王之事实也。”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源在书中介绍的“长技”的内容和写作该书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的意图。康有为等人的维新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陈独秀掀起的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这场运动在当时起到的最主要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要特征。

 

查看答案

洋务派向西方学习,主张引进欧美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查看答案

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系统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查看答案

梁启超发表了《变法通议》宣传变法图存的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查看答案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