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实施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A.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
清朝前期,中国戏曲艺术出现了“花雅之争”,从目前尚能看到的花部戏剧本,如《卖胭脂》《打面缸》《探亲相骂》《借靴》等来看,明显可以看出它们与雅部剧本有着显著的区别,即大量的商人、市民成了剧中的主要人物,其根本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
B. 民间文化的迅速繁荣
C. 清政府放宽文化控制
D. 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李白的这首诗赞颂的是
A. 王羲之:兰亭序
B. 篆书:峄山刻石
C. 怀素:《食鱼》
D. 柳公权:玄秘塔碑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
B.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C. 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 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词的风格上看,该词属于
A. 婉约派
B. 田园派
C. 豪放派
D. 花间派
下面《坊车图》为宋朝画家王居正画作,表现了农村妇女纺纱的情景,生活场面非常生动,对此画解读正确的是
A. 属于工笔画,体现线条之美 B. 属于文人画,具有深远意境
C. 属于山水画,表现山河之美 D. 属于风俗画,充满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