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后人一直存有争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靠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
--《韩非子和氏》
材料二 商君之法曰: “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今有法日:“斩首者令为医、匠。”则屋不成而病不已。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故日:“二子之于法术,皆未尽善也。
--《韩非子定法》
材料三 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 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 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述商鞅变法采取的变法措施。韩非子对其措施有何评价?
(2)据材料三,分析大夫和文学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评价,推测著者桓宽对商鞅的态度。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上有争议的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诗句: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材料二:当代有人评论说:梭伦改革对国家政权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民主化改革....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梭伦所说的“两个阶级”是指哪两个阶级?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回答,梭伦改革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
小张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张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①均田制 ②三长制 ③整顿吏治 ④改穿汉服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 解诀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 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 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北史》载: “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确切的是( )
A. 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B. 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
C. 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D. 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
孝文帝迁都后,有“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其中“塞下”应是( )
A. 洛阳 B. 长安 C. 平城 D. 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