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诗句: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诗句: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材料二:当代有人评论说:梭伦改革对国家政权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民主化改革....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梭伦所说的“两个阶级”是指哪两个阶级?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回答,梭伦改革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

 

(1)贵族和平民。中庸性。 (2)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创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司法制度: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解析】 (1)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两个阶级”是指贵族和平民;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不站在任何一方,这是“中庸”的特点。 (2)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注意题干要求“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中国家权力机构是指:重新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创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司法制度是指: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张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张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①均田制   ②三长制 ③整顿吏治 ④改穿汉服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 解诀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 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 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查看答案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确切的是(  )

A. 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B. 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

C. 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D. 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

 

查看答案

孝文帝迁都后,有“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其中“塞下”应是(  )

A. 洛阳    B. 长安    C. 平城    D. 建康

 

查看答案

孝文帝改革最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其中不包括(  )

A. 形成共同的生活区域    B. 鲜卑族逐渐灭亡

C. 汉语言文字被确定为“正音”    D. 服饰礼仪互相吸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