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火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B.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 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 “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 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 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A.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 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 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 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19世纪末西方各国民主政治各具特色,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英国首相与国王权力相当 B. 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权力大于国王
C. 美国总统由民主选举产生 D. 德意志宰相代替皇帝行使权力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 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 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 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 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