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西方各国民主政治各具特色,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英国首相与国王权力相当 B. 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权力大于国王
C. 美国总统由民主选举产生 D. 德意志宰相代替皇帝行使权力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 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 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 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 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 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 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 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 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面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俄德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由此可见( )
A. 雅典的农业十分落后 B. 雅典盛行军国主义
C. 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D. 财力限制了雅典人的民主权利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 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