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启蒙思想 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启蒙思想

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观点

法国18世纪进步思想家的观点

黄宗羲认为“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顾炎武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的主张。

伏尔泰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王夫之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卢梭认为“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

 

 

 

请回答:

(A)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法国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性?两国的思想在实质上有何不同?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李约瑟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曾在多种场合说过,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探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中国在15世纪前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然而,欧洲在16世纪以后诞生出了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的近现代科学,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科学。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五十讲》

(B)结合所学的知识,请为李约瑟博士分析中国在16世纪以后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1)共性:反对君主专制。 实质不同:明清进步思想仍属于封建儒学范畴,西方启蒙思想属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影响:明清进步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西方启蒙思想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推动了欧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 (2)原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政治上: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束缚;思想上: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束缚等。 【解析】 (A)共性:依据材料“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等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他们都反对君主专制。 不同:本问需联系中法两国的社会政治与经济情况来分析两者实质上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虽然它们都有反对君主专制的体现,但是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仍属于封建儒学范畴,是对儒学的批判和继承,而西方启蒙思想则属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影响:本题需联系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影响和启蒙思想的影响相关所学知识分析两者对社会转型方面产生的影响。 (B)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科技从15世纪后半叶起逐渐落后的原因。依据材料二相关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自15世纪后半叶起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与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密不可分,需从经济方面自然经济的影响、政治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政策的影响、思想方面轻视自然科学发展及科举制度等的影响等角度分析落后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五者所当修饬也;王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材料四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

请回答:

(1)据材料1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

(2)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

(3)材料3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4)据材料4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

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这里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指

A. 个人宗教信仰自由

B. 否定教皇地位

C. 否定封建特权

D. 宣扬《圣经》精神

 

查看答案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墨家的“兼爱”思想

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查看答案

“牛顿的宇宙理论如此完善和令人信服,以至于它的影响远远超越了科学领域。他的成功让人们感到,理性分析对人类行为和制度同样有效。从苏格兰到西西里,从费城到莫斯科,欧洲和美洲的思想家雄心勃勃地展开了对人类思想的改造,他们期望用理性思想改变整个世界。”上述材料主要表达的观点是

A. 科学革命促使启蒙运动展开

B. 理性思维促进自然科学发展

C. 牛顿力学体系成为科学基础

D. 欧美开始迈入近代科学时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