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代汉语中引入的部分外来词 骆驼(匈奴语)琵琶(一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代汉语中引入的部分外来词

骆驼(匈奴语)琵琶(一说古波斯语)阿弥陀佛(梵语)刹那(梵语)频婆罗(苹果,梵语)芒果(马来语)豆蔻(阿拉伯语)胡同(蒙古语)萨其马(满语)几何(意大利语)

近代汉语中引入的部分外来词

德律风(电话,英语)咖啡(英语)马达(英语)荷尔蒙(英语)逻辑(英语)芭蕾(法语)苏维埃(俄语)吨(日本用自创汉字音译英语)主义(日本改动汉字愿意,音译英文后缀ism)、社会(日本改动汉字愿意,翻译英文society)

 

 

阅读材料,比较古代汉语与近代汉语处来词,提取一项有关汉语中外来词引入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示例一:信息:外来语引入地区的变化。 说明:古代主要来源于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国周边国家。秦朝以来,中化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逐渐形成,民族交融不断加强;丝绸之路开通,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起来。 近代主要来源于欧美国家和日本。随着中国国门打开,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大量欧美外来词直接引入或从日本中转进入中国。 示例二:信息:外来词涉及领域增多。 说明:古代主要是物质和宗教词汇。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主要引进一些新物种和珍奇物品,印度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 近代涉及物质、科技、文化、政治、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西学东渐深入,十月革命的影响。 示例三:信息:外来词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文明的交流。 说明:古代是中外农业(含牧业)文明之间的交流(或古代是同质文明间的交流)。外来词大量涉及的是骆驼、芒果等动植物,蒙、满等游牧民族的词汇也大量融入汉语。 近代主要是中西方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间的交流。马达、电话等是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中国对其进行引进和推广反映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示例四:信息:外来词的引入者和传播媒介的变化。 说明:古代以商人、旅行家、宗教人士为主。他们在中外经贸文化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采取口头或书面的方式交流。近代以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为主导。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知识分子觉醒,主动向西方学习,翻译了大量西方著作,并通过报刊、电信技术等近代传媒扩大影响。 【解析】 本题设问开放。首先要对比古代与近代外来词的变化,找到说明角度,用史实说明为什么有次变化,如角度一,外来词涉及领域增多,据材料可知古代外来词主要是物质和宗教词汇,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原因是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主要应景一些新物种和珍奇物品,印度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而近代外来词涉及物质、科技、文化、政治、日常生活多个领域,联系所学,可以从西学东渐逐步深入,十月革命影响。再如第二个角度,外来词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文明的交流,据材料可知古代是中外农业文明的交流,而近代则反映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还和从其他角度思考,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监察制度的国家之一,自秦汉就开始有了专门的监察部门。它在西汉时叫“御史府”,东汉以后叫“御史台”,明清改称“都察院”。不论御史台,还是都察院,都是直属天子的独立部门。不但不受其他官员和部门的制约,反倒有权监督一切部门和官员……。何况历代王朝不但有监督官员的专门机构,也都有惩治腐败的严刑峻法,打击的力度也很大。朱元璋甚至规定凡受贿八十贯者,就要剥皮实草。然而腐败却并未因此有所收敛,反倒有“前赴后继”之势……。最后的结果,则是一个又一个的王朝在不可救药的腐败中垮台。这几乎成了一个规律。原因之一,恐怕就在于帝国的反腐倡廉治标不治本,也不可能治本。唯一可以指望的是道德。不可否认,正是由于道德的作用,帝国的官员才不至于腐败的全军覆没

——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材料二  美国的建国者从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制衡体制,以防止某一分支的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监察体系,行政的监督任务被分散到各个行政部门分别执行。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系统、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其中并没有设立专门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在美国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基本是并重的,“好的政府就是高效廉洁的政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成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是如何发挥相互监督的作用的?简要分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和美国监察制度的本质不同。

 

查看答案

“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欧洲社会岌岌可危的旧秩序。战争给整个欧洲带来的巨大灾难,致使敏感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对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产生严重的怀疑,并滋生反叛情绪。”以下作品体现“反叛情绪”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史学界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多是投降卖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史学界开始承认李鸿章对于近代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 极左思潮的影响    B. 改革开放的影响    C. 儒学复兴的影响    D. 计划经济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B. 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 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D. 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查看答案

以下是1933年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表。此表最能说明当时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60%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A. 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

B. 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

C. 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D. 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