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民国初年中国人的着装,据1912年3月的《申报》记载,当时出现了“中国人外国装,外国人中国装”,“男子装饰像女,女子装饰像男”,“妓女效女学生,女学生似妓女”,以及平民穿官服、官僚穿民服的现象。材料主要反映了
A. 民国时期人们服饰观念开放
B. 民国时期告别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C. 辛亥革命瓦解了中国的衣冠体制
D. 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职务和机构,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
A. 清朝的官僚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 清朝建立起了办理外交事务的部门
C. 启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的现代化进程
D.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假如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为主题收集相关资料,你不需要选择的是
A. 19世纪初西欧社会的贫富分化状况
B. 马克思在柏林大学的求学经历
C. 欧文建立“新和谐”公社
D. 巴黎公社起义的经验教训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事件与“妥协”相距甚远的是
A.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 1787年美国宪法
C. 1945年国共《双十协定》 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题文)某同学为写历史小论文设计了下面提纲,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是
A. 能源革命与人类生活
B. 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
C. 科学进步与征服自然
D. 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
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说:“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这反映了宗教改革的何种主张
A. 《圣经》高于一切
B. 上帝永恒
C. 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D. 信仰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