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称:“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不明于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表明他主张
A. 君主专制
B. 天人感应
C. “大一统”
D. 君权神授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
A. 重农抑商政策
B. 资本主义萌芽
C.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 君主专制制度
《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宋代《太平广记》中多有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期
A. 严格推行重农抑商
B. 获取重利遭到严惩
C. 注重规范商业行为
D. 商人笃信因果之说
古代中国曾存在这样一个机构“……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该机构是
A. 中朝
B. 参知政事
C. 内阁
D. 军机处
《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
A. 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 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 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 官僚制度未能建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它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最佳的人口因素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在资本积累和技术革新上,人民政府付出了极大努力,但是人均意义上的变化远不如总量成绩那样糧眼。从1954年到1978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增长了1.8倍,但是人均可分配到的粮食基本上维持在1954年的水平上。
——摘编自豆建春《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就业人口数量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就业人口数量提高1%可以使得经济增长水平提高约1.49个百分点;失去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情,如界有两个孩子,当疾病或意外事故夺走了儿女的生命的时候,其产生的后果要比独生子女家庭小。
——根据王会宗《“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可行性的实证分析》等文章整理
(1)概括材料一所述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新时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面放开二胎”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