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三 梁启超曰:居今日之中国,而与人言妇学,闻者必曰:天下之事,其更急于是者,不知凡几?百举未兴,而汲汲论此,非知本之言也。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天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变法通义·论女学》
材料四 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也因此成为近代妇女解放的代言人。但历史地看,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缚,也有把女子的价值划在“相夫教子”的狭小圈子之嫌
——王美蓉《中国近现代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目的之比较》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婚恋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反映婚恋观的成因。
(2)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妇女教育观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该教育观的影响。
(3)材料四用什么方法评价梁启超妇女观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妇女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928年中英签订新《南京条约》,取消了协定关税。这应归功于
A. 国共两党合作
B. 英国放弃了在华一切特权
C. 国民政府努力
D. 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1895年4月28日日本驻俄公使西德二郎回电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贵大臣若觉到底不能抵抗彼等,则如本使前电,抛弃接续朝鲜之土地……。放弃永远占有辽东半岛,惟作偿金之担保,一时占领该半岛,而大增其金额,使中国永久不能还清为上计……”西德二郎的真实意图是( )
A.放弃辽东半岛 B.永久占领辽东半岛
C.有条件归还中国 D.转送给俄德法三国
恩格斯把罗马法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又说“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据此可知罗马法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因是( )
A. 疆域的不断拓展 B.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法学理论的丰富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 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 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