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中英签订新《南京条约》,取消了协定关税。这应归功于
A. 国共两党合作
B. 英国放弃了在华一切特权
C. 国民政府努力
D. 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1895年4月28日日本驻俄公使西德二郎回电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贵大臣若觉到底不能抵抗彼等,则如本使前电,抛弃接续朝鲜之土地……。放弃永远占有辽东半岛,惟作偿金之担保,一时占领该半岛,而大增其金额,使中国永久不能还清为上计……”西德二郎的真实意图是( )
A.放弃辽东半岛 B.永久占领辽东半岛
C.有条件归还中国 D.转送给俄德法三国
恩格斯把罗马法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又说“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据此可知罗马法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因是( )
A. 疆域的不断拓展 B.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法学理论的丰富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 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 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 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 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C. 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D. 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