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把罗马法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又说“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据此可知罗马法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因是( )
A. 疆域的不断拓展 B.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法学理论的丰富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 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 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 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 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C. 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D. 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在国际关系中,同早期的私人关系一样,信义发挥着首要的作用,这一术语的含义广泛……它既可以涉及从属关系,也可以涉及平等关系……在同迦太基(非洲北海岸的国家)的第一个条约中,曾提到遵守公共信义的义务。”这说明古罗马法
A. 依靠诚信来规范人际关系
B. 鼓励私人发展对外贸易
C. 把诚信上升为国际法律原则
D. 保护不平等的人身隶属关系
《新潮》2卷4号记载着这样一段话:这次运动是民众自决的精神……这次运动中大家直接向公使团及国外人类表示,是中国民众对外自决的第一声;不避艰险,直接问罪,是中国民众对内自决的第一声。所以这次运动是“二重保险的民众自决运动”。“这次运动”应该是
A. 维新变法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 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 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 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