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 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D 【解析】 中国古代的医学家将“仁”作为行医准则,而“仁”本身是儒家所倡导的价值观,强调关爱善待他人,这一思想融入到医学中,体现了医学浸润了儒家文化,故D项正确。“仁”是医学家对自己行医的要求,而非针对病人,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儒家伦理道德对于医学的束缚,故B项错误。C项过度拔高了儒家思想对医学的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科学技术取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的进展。”这一“顶峰”的存在印证了

A. 理学注重自然的探究

B. 封建经济的基本特征

C. 商贸的创新驱动效应

D. 科举制度的选才功能

 

查看答案

下图是南宋会子铜版拓片,铜版上刻有纸币金额等文字和花纹图案。这一铜版佐证了

A. 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

B. 宋代的印刷技术先进

C. 南宋时期朝贡贸易发达

D.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行

 

查看答案

(题文)“生得轻巧白净,中国创造发明。传播文化知识,深受人类欢迎。”对于这一谜语谜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始于战国行于后世而精于宋

B. 能代表汉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C. 由阿拉伯人向世界各地传播

D. 传入欧洲后消除了对宗教的迷信

 

查看答案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人通过观察等活动,探寻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凝练成了“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A. 中国先人有“道法自然”的理念

B. 历代气象的变化有规律可寻

C. 重农抑商政策对科技发展有影响

D. 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控性

 

查看答案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 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 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D.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