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

(题文)“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黄宗羲的这一思想主张

A.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B. 引发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解放出潮流

C. 实质上要求限制君权、君臣共治

D. 彻底颠覆传统儒学中的君臣关系

 

C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黄宗羲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故A项错误。材料中黄宗羲将君臣关系都放到了治天下的维度中去考察,认为二者实际上是平等的,打破了君权独尊的观点,这就实质上提出了限制君权、君臣共治的要求,故C项正确。黄宗羲的思想只能代表当时一部分先进而开明的有识之士的主张,并未引发思想解放潮流。故B项错误。黄宗羲对君臣关系的界定只不过是重申并进一步阐发了先秦儒学的部分观点,并未彻底颠覆传统儒学中的君臣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夫之说其父严于取与,即使对于已成年的儿子,涉及财产,也界限分明,并不以享用其子的供奉为当然。其父这样做的理由是:“其人则吾子也,其物则非吾有也。”材料表明

A. 保护私有财产观念受到重视

B. 传统儒家伦理观念受到质疑

C. 王夫之思想深受其父的影响

D. 追求物欲的观念在民间盛行

 

查看答案

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

A. 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B. 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

C. 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

D. 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

 

查看答案

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室语》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王夫之指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贼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家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上述两人的思想主张从根本上反映了

A. 社会治安恶化导致民不聊生

B.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诉求

C. 民本思想代替君主专制观念

D.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查看答案

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由此看出两者都

A. 颠覆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

B. 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

C. 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

D. 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

 

查看答案

(题文)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 反对中央集权

B. 主张“工商皆本”

C. 要求实现耕者有其田

D.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的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