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世学者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世学者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的说法,学者们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儒学的政治地位已日益巩固

B. 理学的世俗化趋势日渐加强

C. 中华民族文化心理认同形成

D.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B 【解析】 试题《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根据题干“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 反映了《三字经》在潜移默化中灌输儒家思想,进而说明理学的世俗化趋势日渐增强,故选B。题干涉及儒学教育问题,没有凸显儒学的政治地位或者文化的地域性,排除AD。早在秦汉时期中华民族文化心理认同形成,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 从天人感应出发

C. 从万物本源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

 

查看答案

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以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当时

A. 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    B. 儒法对立现象严重

C. 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    D. 依法治国趋势出现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赦免制度源远流长,战国时秦国多次颁布赦免令,秦始皇在位期间多年不赦,两汉时期记录在案的大赦达140余次。这反映了

A. 治国理念发生变化

B. 君主专制逐步加强

C. 法律制度日益完善

D. 外儒内法成为主流

 

查看答案

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

A. 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B. 儒学思想出现质变

C. 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D. 儒学的不断世俗化

 

查看答案

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沦,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在于

A. 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

B. 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 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

D. 探究人性发展本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