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贤”是春秋战国时期儒、法、墨诸家的共同主张。其中,墨子更是提出“不辨贫富、贵贱、远近、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这反映了当时
A. 社会关系变动剧烈
B. 宗法等级趋于崩解
C. 加强集权急需人才
D. 手工业者地位提高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早。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人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 ( )
A. 墨家 B. 道家 C. 儒家 D. 法家
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A. 主张“以德服人”
B. 主张“性恶论”
C. 主张“施仁政于民”
D. 主张“性善论”
韩非在《扬权》篇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主张
A. 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B. 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
C. 结束分裂,建立统一的国家
D.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礼法并重 D. 礼治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