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早。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人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 ( )
A. 墨家 B. 道家 C. 儒家 D. 法家
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A. 主张“以德服人”
B. 主张“性恶论”
C. 主张“施仁政于民”
D. 主张“性善论”
韩非在《扬权》篇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主张
A. 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B. 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
C. 结束分裂,建立统一的国家
D.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礼法并重 D. 礼治为先
(选考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邹容(1885年—1905年),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原名桂文,又名威丹、蔚丹、绍陶,留学日本时改名邹容。四川巴县人(今重庆市),出生在一个商业资本家家庭。应巴县童子试,因愤于考题生僻而罢考,从此厌恶科举八股。从父命入重庆经书书院,因蔑视旧学而被开除。后逐渐向往维新变法。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赴成都投考留日官费生,因思想倾向维新,临行时被取消资格,遂决计自费赴日留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秋,到达东京,入同文书院。始撰《革命军》初稿。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返回上海,住入爱国学社,结识章太炎,结为莫逆之交。这时,恰逢拒俄运动发生。他两次在张园拒俄集会上演讲,签名加入拒俄义勇队。5月,发起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在此期间,《革命军》由上海大同书局印行,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请章太炎作序。《苏报》案发生后,于7月1日至巡捕房投案,被囚于租界监狱。邹容被租界当局判监禁两年,折磨致病。1905年4月3日死于狱中。1912年3月29日,经孙中山批准,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遗著辑有《邹容文集》。
——根据互联网整理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邹容思想倾向的特点。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邹容革命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其革命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