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A. 主张“以德服人”
B. 主张“性恶论”
C. 主张“施仁政于民”
D. 主张“性善论”
韩非在《扬权》篇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主张
A. 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B. 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
C. 结束分裂,建立统一的国家
D.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礼法并重 D. 礼治为先
(选考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邹容(1885年—1905年),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原名桂文,又名威丹、蔚丹、绍陶,留学日本时改名邹容。四川巴县人(今重庆市),出生在一个商业资本家家庭。应巴县童子试,因愤于考题生僻而罢考,从此厌恶科举八股。从父命入重庆经书书院,因蔑视旧学而被开除。后逐渐向往维新变法。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赴成都投考留日官费生,因思想倾向维新,临行时被取消资格,遂决计自费赴日留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秋,到达东京,入同文书院。始撰《革命军》初稿。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返回上海,住入爱国学社,结识章太炎,结为莫逆之交。这时,恰逢拒俄运动发生。他两次在张园拒俄集会上演讲,签名加入拒俄义勇队。5月,发起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在此期间,《革命军》由上海大同书局印行,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请章太炎作序。《苏报》案发生后,于7月1日至巡捕房投案,被囚于租界监狱。邹容被租界当局判监禁两年,折磨致病。1905年4月3日死于狱中。1912年3月29日,经孙中山批准,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遗著辑有《邹容文集》。
——根据互联网整理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邹容思想倾向的特点。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邹容革命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其革命思想的影响。
(选考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开国之初,明太祖于洪武元年八月宣布:“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子侍养,免其差役。”这是针对有子孙的老人而言的。洪武五年,令各州县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废疾者。政策执行后,收养了一些贫困无依的孤老。收入养济院的孤老,衣食及死葬均由当地政府负责。洪武十九年规定:“贫无产业八十以上者,月给米五斗,肉五斤,酒三斗。九十以上者,岁加赐帛一匹,肉五斤。”凡有田产有赡养能力的人家,家中有年龄在八十以上、九十以上者政府不支给粮食,“只给酒、肉、絮、币”,其数量与同一年龄段贫无产业者同,定期定量供给。《大明律》设有“弃亲之罪”专目。规定“凡祖父母年八十以上及笃疾别无以次丁弃亲之任,及妄称祖父母老疾求归入侍者,并杖八十。”对年在七十以上的高龄老人家属犯罪的处理,作出规定:“犯死罪,非常赦所不原,而祖父母老无养者,得奏闻,取上裁。”
——据王兴亚《明代的老年人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明初养老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明初养老制度的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秦统一中国开始,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建立与灭亡,即“初”与“末”。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去读历史,就会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朝代,不仅有“末”,还有一个时段被定义为“晚”,这三个时段即晚唐、晚明和晚清,都尚有数十年时间的延续。一般被称为“晚”的时代,虽然出现颓势,但是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却十分繁荣,一般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
——摘编自商传《晚明社会转型的历史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朝代晚期的观点。
(说明:可对该学者观点表示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