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考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开国之初,明...

(选考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开国之初,明太祖于洪武元年八月宣布:“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子侍养,免其差役。”这是针对有子孙的老人而言的。洪武五年,令各州县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废疾者。政策执行后,收养了一些贫困无依的孤老。收入养济院的孤老,衣食及死葬均由当地政府负责。洪武十九年规定:“贫无产业八十以上者,月给米五斗,肉五斤,酒三斗。九十以上者,岁加赐帛一匹,肉五斤。”凡有田产有赡养能力的人家,家中有年龄在八十以上、九十以上者政府不支给粮食,“只给酒、肉、絮、币”,其数量与同一年龄段贫无产业者同,定期定量供给。《大明律》设有“弃亲之罪”专目。规定“凡祖父母年八十以上及笃疾别无以次丁弃亲之任,及妄称祖父母老疾求归入侍者,并杖八十。”对年在七十以上的高龄老人家属犯罪的处理,作出规定:“犯死罪,非常赦所不原,而祖父母老无养者,得奏闻,取上裁。”

——据王兴亚《明代的老年人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明初养老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明初养老制度的积极影响。

 

 

(1)以家庭养老为主,辅以多种途径;政府重视,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兼顾养老的物质保障和生活服侍两方面;政府养老保障覆盖面较小,主要涉及老人中的弱势群体;体现了儒家尊老恤老观念;对不同年龄的人区别对待;设置养济院,关注弱势群体等。 (2)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生存、生活状况;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弘扬了传统美德。 【解析】 (1)据材料“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子侍养,免其差役。”“针对有子孙的老人而言的”“令各州县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废疾者”“《大明律》设有‘弃亲之罪’”“衣食及死葬均由当地政府负责”“贫无产业八十以上者,月给米五斗,肉五斤,酒三斗。九十以上者,岁加赐帛一匹,肉五斤。”等信息概括归纳。 (2)根据材料,可从改善老人生活、稳定社会秩序以及形成尊老恤老的社会风气的角度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秦统一中国开始,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建立与灭亡,即“初”与“末”。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去读历史,就会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朝代,不仅有“末”,还有一个时段被定义为“晚”,这三个时段即晚唐、晚明和晚清,都尚有数十年时间的延续。一般被称为“晚”的时代,虽然出现颓势,但是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却十分繁荣,一般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

——摘编自商传《晚明社会转型的历史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朝代晚期的观点。

(说明:可对该学者观点表示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瓷器是古代中国主要的外销商品。在西方人加入中国瓷器贸易之前,中国瓷器主要通过官方贸易途径传播。16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对瓷器的需求刺激了中国民间商贸的发展。17世纪时,各国皇室、贵族往往设有专门房间陈列,如德国安斯巴哈宫的“明镜沙龙”和“士绅瓷室”。到18世纪,由于瓷器源源不绝地进入欧洲,特别是饮茶习惯成为时尚,瓷器已成为欧洲家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如瓷杯、瓷碗等,由此而兴起一股模仿、吸收中国文化的“中国风”。于是大量陶瓷工厂建立,相关的实验室、研究协会相继建立,《设计与制造艺术》等刊物相继出版,倡导艺术家参与工艺制品的设计与制作,大型国际博览会推动了瓷器信息技术交流。由此导致欧洲制瓷工艺逐步超过中国瓷器。

由于现实存在的文化差异,如: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经济实力、历史经验,乃至深层次的文化价值观念,到18世纪晚期,在很多欧洲人眼中,它不再是那个繁花似锦的美好国度,变成了腐朽落后、野蛮专制、摇摇欲坠的国度,欧洲各国对中国风格与东方艺术的热情也随之消褪。19世纪中叶,华瓷被激烈的资本主义竞争排挤出国际市场。正如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里提到:“盖瓷虽小道,而于国运事变亦隐隐相关焉”。

——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余张红《中西陶瓷贸易》等整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9世纪中国外销瓷器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外销瓷器演变的原因。

(3)综上,谈谈你对“盖瓷虽小道,而于国运事变亦隐隐相关焉”的认识。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B. 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C. 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

 

查看答案

1917年,李大钊在《立宪国民之修养》中说:“依吾儒忠恕之道,西哲自由、博爱、平等之理,以自重而重人之人格,各人均以此惕慎自恃,以克己之精神,养守法循礼之习惯,而成立宪国绅士之风度……绝不致演出议场挥拳、白宫斗口之象也。”材料说明李大钊主张

A.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 理性学习西方文明

C. 摒弃儒家伦理道德

D. 发展教育改造国民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16年至1918年中国工人罢工次数示意图。在此时期工人罢工逐渐形成工人互相支援、同盟罢工的形式,并逐渐形成近代工会,提出资木家不能干涉工会内部事务的要求这说明

 

A. 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

B. 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

C.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

D. 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