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7年,李大钊在《立宪国民之修养》中说:“依吾儒忠恕之道,西哲自由、博爱、平...

1917年,李大钊在《立宪国民之修养》中说:“依吾儒忠恕之道,西哲自由、博爱、平等之理,以自重而重人之人格,各人均以此惕慎自恃,以克己之精神,养守法循礼之习惯,而成立宪国绅士之风度……绝不致演出议场挥拳、白宫斗口之象也。”材料说明李大钊主张

A.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 理性学习西方文明

C. 摒弃儒家伦理道德

D. 发展教育改造国民

 

B 【解析】 材料中的立宪泛指民主政治,理论上包括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故A项错误;材料中表达了在学习西方民主制度时,要把中国传统的“克己”精神与西方民主精神相结合,提高自身修养,不要盲目争斗,主张理性学习西方文明,故B项正确;材料“依吾儒忠恕之道”表明李大钊没有摒弃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侧重点是理性学习西方政治精神,没有涉及发展教育的信息,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1916年至1918年中国工人罢工次数示意图。在此时期工人罢工逐渐形成工人互相支援、同盟罢工的形式,并逐渐形成近代工会,提出资木家不能干涉工会内部事务的要求这说明

 

A. 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

B. 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

C.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

D. 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晚清时期的买办,主要是为外商采办伙食与用品,或为外国商馆管理内部事务,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买办的出现远远早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上述材料反映出

A. 买办是中国社会走向殖民地化的帮凶

B. 买办加速了中国的封建化进程

C. 买办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出现的条件

D. 中国人普遍以充当买办为荣耀

 

查看答案

1911年冬,天津《大公报》组织“君主立宪、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共16篇文章获奖。这些获奖文章中,主张君主立宪的有11篇,主张民主立宪的有2篇,观点不明确的有3篇。据此,我们可以肯定

A. 征文评委大多持君主立宪论

B. 应征文章大多持君主立宪论

C. 获奖文章大多持君主立宪论

D. 当时国人大多赞成君主立宪论

 

查看答案

在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初,满、蒙、汉等许多民族代表和社会团体先后发出通电和呈文,表示共同努力造五大族之幸福,建中华民国之新猷。这表明当时社会

A. 要求践行三民主义

B. 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C. 认同新生民族国家

D. 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查看答案

下图是1895~1911年间中国某项统计数据的变化轨迹,据此可知

A. 甲午战争失败,引发赴日留洋高潮迭起

B. 列强侵华加剧,商品倾销让位资本输出

C. 政府放宽政策,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D. 社会思潮更新,爱国救亡运动此消彼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