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

(题文)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他认为,制约光绪没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原因是

A. 君主身份

B. 清朝祖制

C. 宗法制度

D. 性格怯懦

 

A 【解析】 据材料“皇帝之存在……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了君主制度“忠臣孝子”的内在因素制约了光绪帝,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清朝祖制,故B错误;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规定了贵族的等级秩序,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性格怯懦显然不是主要原因,材料也没有体现,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金冲及教授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 使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 促使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开始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C. 使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最终完成

D. 促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清中国所处的国际地位

 

查看答案

1894年,当中国的洋纱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了20倍的时候,洋布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仅仅一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 中国传统织布业逐步使用洋纱

C. 外商大量投资中国织布业

D. 外商对华洋布营销策略的失当

 

查看答案

1895年,由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一书在上海出版后,几千册一售而空,三年间卖了两万到三万本,一时成为谈新学者,皆不得不备之书,以致于盗版书更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翻译者采用了本土化的译书策略   

B.清政府对教育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C.该书内容适应了当时国人的需要 

D.外国传教势力在中国获得迅速发展

 

查看答案

观察《格致汇编》书影(下图),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A. 清政府积极倡导国人向西方学习

B. “格物致知”仍是清末主流思想

C. 当时维新思想得到较广泛的传播

D. 国人对西方近代科学已有所接触

 

查看答案

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出当时

A. 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

B. 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理念

C. 清朝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

D. 英国政策出发点是国际惯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