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一位哲学家:“他将佛家顿悟之说施用于中国儒学的思想体系内。”黄仁宇意在强调:
A. 董仲舒以“君权神授”发展儒学
B. 李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儒学
C. 朱熹以“格物致知”形成新儒学
D. 王阳明以“致良知”的修为发展儒学
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 先秦儒学
B. 汉代儒学
C. 宋明理学
D. 明清儒学
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年之间的历史”称为“HighQing”。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的依据是
A. 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
B. 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
C. 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
D.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
——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材料二 在郭文珺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子气手枪金牌之后,一则“郭文珺拿金牌寻父”的消息便迅速走红于媒体和网络——“24岁的陕西姑娘郭文珺向人们吐露了她的秘密:她要用金牌作为寻人启事,寻找离别9年的爸爸。”这一消息引发了众多热心网友启动“人肉搜索”。其实,这个消息并不是郭文珺提出或授权的,媒体的误读使得郭文珺及其两方长辈、亲友陷入巨大尴尬,也令家人的那份痛再次加剧。郭文珺的母亲和不少网友事后通过各种方式表示希望广大网友停止这种“人肉搜索”。
请回答:
(1)根据相关知识,说明在“电力的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总会刻上这个时代的烙印,人文环境、政治变革以及经济发展无不反映于其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和新艺术创造的要求,一种既能回顾寻根于古希腊的戏剧表现方法,又可以立基于世俗音乐的主调风格音乐,终于在1600年前后应运而生,在音乐舞台上出现了歌剧这一体裁。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歌剧的出现是顺应了怎样的“时代潮流”?这一“时代潮流”对当时的文学、艺术、科学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列出这一时期在文学、美术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代表人物(各举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
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