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中国较早形成了一种早熟的政治体系,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其法律身份至少在名义上是平等的,这就使得国家能够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规则来选拔官员。像日本这样等级森严、贵族势力强大的社会不可能引入科举制,引进了也无法运作。”该学者强调
A. 科举制让世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B. 日本缺乏实行科举制的经济基础
C. 科举制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 科举制与贵族政治极不相容
王家范在论及中国历史上的“郡县”与“封建”时说:“集权与分权乃是一切国家权力统治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犹如广阔光系的两极。向心力与离心力构成一种弹性张力,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材料表明作者主张
A. “郡县”优于“封建”
B. “郡县”与“封建”都有其合理性
C. “封建”优于“郡县”
D. “郡县”与“封建”矛盾无法调和
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周王此举有利于
A. 强化血缘宗法
B. 维护尊卑关系
C. 凸显宗教信仰
D. 加强文化认同
春秋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春秋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封制的实行 B. 社会结构的变动
C. 宗法制的发展 D. 井田制的发展
材料一 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如果(公民)大会通过了某项议案,那么这一议案就成为所有公民必须遵循和执行的法律。……其中的一些重要法律要委托大会秘书刻碑存证。碑文的开头必然是“议事会和人民议决”,或仅仅是“人民议决”,……雅典民主政权机关的运作机制和操作程序,以及不同构成单位之间的整合关系正是依赖这些法律才得以存在和运行的。
——《世界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划线部分的内容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征?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雅典民主政体包含哪些政权机构?它们的存在和运行靠什么来维系?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地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3)根据材料二,归纳《十二铜表法》的内容。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雅典和古代罗马政治生活的相同点。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三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归纳有关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焦点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周、秦、元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2)西汉、宋代、明朝的丞相权力先后有何变化?
(3)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反映了怎样历史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