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一致)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转移,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
(2)指出材料一、二中孔子学说遭受冷遇而董仲舒思想受重视的原因
(3)据材料三、四,指出李贽的观点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神才是智慧的……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唯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的这一思想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 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
B. 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
C. 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D. 初具理性主义的精神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一次关键性的讲话,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南方谈话’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这表明南方谈话
A. 使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新局面
B. 肯定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取得的成就
C. 彻底结束“左”倾思想的束缚
D. 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井冈山的斗争》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新民主主义论》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 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B. 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 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D. 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 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 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