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初地方行政制度仍沿旧制,州、郡、县三级制。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初地方行政制度仍沿旧制,州、郡、县三级制。开皇初有州211个,郡508个,县1124个。各州郡县以辖区大小和人口多少分为上下九等,使得辖区混乱,官吏众多。隋文帝“以官繁人弊,遂废五百余郡,而以州治县”,取消地方自辟僚属制。炀帝时“乃置司隶刺史,分部巡察”,“每年二月乘诏巡郡县,十月入奏”。隋朝的地方区划调整是古代中国政区整改的典型,对以后各代行政区域划分与改革影响深远。

——摘编自徐正文《论隋代及唐前期的政区整治与改革》

材料二  宋代知州总辖一州政务,“祖宗以来,常重其选”。宋代自国初就确立了由皇帝在殿廷上为新任知州当面遣行的制度,时称陛辞。皇帝借“陛辞”之机,当面考查知州才品,向其发布本人对地方治理的训令。一般文臣出任知州,须曾任知县、通判,才可以任知州,武臣须曾历巡检、县尉、知县等县级亲民官,并曾历诸州都监等主兵官,不曾犯罪,有官员推荐,方能升任知州。此外,宋政府往往责令知州上任半年之内要向朝廷递送就民事及边防所作的时政奏章。作为地方大吏的知州深受朝廷重视,在维护地方秩序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苗书梅《宋代知州及其职能》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代地方区划调整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重视知州选任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措施:调整地方行政区划,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废除地方官自辟属吏的权力,削弱地方政府权力;加强对地方官的监督。 意义:减少行政层次,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减少官员设置,加强吏治,有利于提高地方官员的素质和削减政府开支,缓和阶级矛盾;对以后各王朝的政区调整具有借鉴意义,影响深远。 (2)表现:选任标准严格,重视资历,要求曾担任基层官职;重文轻武,对武臣出任知州者设置诸多限制;新任知州须皇帝亲自召见、遣行;知州应及时向朝廷递送地方时政奏章。 原因:吸取唐末五代时期藩镇割据的教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解析】 第(1)问,“主要措施”,由材料一信息“隋文帝‘以官繁人弊,遂废五百余郡,而以州治县’,取消地方自辟僚属制。炀帝时‘乃置司隶刺史,分部巡察’”得出: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废除地方官自辟属吏的权力、加强对地方官的监督。“意义”,依据材料信息“隋朝的地方区划调整是古代中国政区整改的典型,对以后各代行政区域划分与改革影响深远”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减少府开支、对后世影响等角度分析。 第(2)问,“具体表现”,依据材料二信息“宋代自国初就确立了由皇帝在殿廷上为新任知州当面遣行的制度,时称陛辞……一般文臣出任知州,须曾任知县、通判,才可以任知州,武臣须曾历巡检、县尉、知县等县级亲民官,并曾历诸州都监等主兵官,不曾犯罪,有官员推荐,方能升任知州。此外,宋政府往往责令知州上任半年之内要向朝廷递送就民事及边防所作的时政奏章”得出:新任知州须皇帝亲自召见遣行、,要求曾担任基层官职、对武臣出任知州者设置诸多限制、知州应及时向朝廷递送地方时政奏章等。“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针对军机处的“有官无吏”现象,清朝赵翼说:“枢廷义取慎密,有官无吏。”也有学者指出“始密且速矣。”军机处名义上虽然有官,但实质上除了皇帝,其他人全都是吏,是真正的“有吏无官”。对军机处“有官无吏”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便于严格保密

②有利于提高效率

③加强君主专制

④其实是有吏无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洪武年间,大臣的奏章均由朱元璋亲阅。永乐年间,明成祖经常召内阁要员密议,批答则由其亲笔。正统年间,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内阁的专职。这主要说明

A. 内阁逐渐取得最高决策权

B. 皇权事实上受到内阁制约

C. 内阁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

D. 内阁成为君相斗争的工具

 

查看答案

(题文)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司法机构逐渐独立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专制皇权趋于顶峰

D.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吕思勉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封建的四次反动”应包括

A. 秦朝的焚书坑儒

B. 明朝的特务统治

C. 唐朝设置节度使

D. 汉初分封同姓王

 

查看答案

先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的爵秩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

A. 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

B. 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确立

C. 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稳定

D. 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