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大臣的奏章均由朱元璋亲阅。永乐年间,明成祖经常召内阁要员密议,批答则由其亲笔。正统年间,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内阁的专职。这主要说明
A. 内阁逐渐取得最高决策权
B. 皇权事实上受到内阁制约
C. 内阁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
D. 内阁成为君相斗争的工具
(题文)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司法机构逐渐独立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专制皇权趋于顶峰
D.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历史学家吕思勉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封建的四次反动”应包括
A. 秦朝的焚书坑儒
B. 明朝的特务统治
C. 唐朝设置节度使
D. 汉初分封同姓王
先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的爵秩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
A. 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
B. 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确立
C. 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稳定
D. 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
西周宗法制下唯大宗才能传宗继统,宗子与庶子有质的区别;后世王朝宣扬“君权神授”,皇帝自称天子,承天继统;三国演义中强调刘备是汉宗室之后,蜀汉是正统。从制度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现象的本质都
A. 体现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B. 为传宗继统披上神秘色彩
C. 强调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D. 根植于封建社会经济基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中,“国际社会”(internationalsociety)和“全球社会”(globalsociety)及其相互关系越来越凸显出来。当代世界历史具有“国际社会”和“全球社会”双重结构……“国际社会”是由世界上各个以自身利益为基础的经济、政治的共同体间的关系构成的整体,主权国家是其基本主体。“国际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具有“自组织性”,在其整体上还具有一定的“预设性”。在“国际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每个国家都在其中起着特定的作用,不过,一般说来,强势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全球社会”是特指基于对“全球问题”的共识和解决“全球问题”的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包括国家在内的各种共同体和个人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体系。“全球社会”各个主体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其目标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即“全球问题”,诸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资源短缺、国际恐怖主义(包括全球网络恐怖主义)核战争威胁、包括毒品走私在内的跨国犯罪等。
——摘编自叶险明《世界历史的“双重结构”与当代中国的全球发展路径》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20世纪世界历史的‘双重结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